SaaS三种分类,搞定产品定位
01
SaaS的三种分类
分类方式一:个人型,组织型
定义的是产品为谁提供服务。
对于个人来说,应用的场景往往比较简单。例如在线文档,笔记工具,出现在帮助个人提升效率的这些场景。
这类工具,经常是允许用户以个人的身份进入,同时也提供企业版。就像WPS、在线文档等工具,允许个人和组织一起使用。但这种工具,协同只是可选项而非必要选项,还是把它定义为个人型。
对于组织来说,往往产品需要多人协同才可以发挥价值,或者说发挥更大的价值。例如一个ERP工具,需要采购,库管,销售等角色一起来参与,才能完整完整的业务流程。
方式二:行业型,通用型
定义的是为哪个范围的用户提供服务。
行业型的产品只服务于某些行业,提供的产品往往深度吻合该行业的特性。例如已经上市的微盟有赞,就是为电商行业的商家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,可以看到,他们不仅为商家提供了销售的工具,甚至营销工具,客户运营工具,乃至付费工具,都囊括在内,是一整套完整的解决方案。
通用型的产品不区分行业,集中服务于某个业务场景。例如CRM是服务于各种不同行业的企业,集中解决客户管理这一场景中的问题和痛点。
但行业性和通用型的产品,这两者并非泾渭分明。
行业型的客户,也有可能把完整的解决方案切块,抽离出其中一部分可以独立运营的内容,做通用型的解决方案。
例如服务于网络教育客户的小鹅通,他们可以把面向学员的这部分能力抽离,扩展给其他教育机构,像线下培训机构,学校等等。
通用型的产品,在集中服务于场景的策略下,会容纳很多来自不同行业的客户,随之而来的会发现,某些行业的客户需求特别旺盛,基于这点考虑,往往会推出行业性的解决方案。
方式三:工具型,还是商业型
定义的是,系统提供的服务,能为客户提供哪方面的价值。
工具型提供的价值不一定非常清晰,作用于具体的数字,只能说使用了系统可以把数据和流程完整的线上化,提升了效率,间接地省钱。
这和传统软件的价值一致:做SaaS CRM的还是辅助管理客户、提高销售团队效率的CRM,做SaaS HR系统的还是提供提高人力资源部门工作效率的HR系统。
商业SaaS的特点是提供清晰的增量价值,能帮客户挣钱。除了提供一部分“工具”价值外,还能为客户企业提供提高效率之外的增值价值,包括增加营收、获得资金等。
商业SaaS有哪些方向呢?在吴昊老师的书中,有如下总结。
● 引客流:SaaS产品帮助企业获得更多新客户。引流SaaS往往通过微信关系链、私域流量等方式运转。获客工具有效果不可持续的风险,客户企业也常常由于自己不会运营而影响效果。我看到这类SaaS公司往往需要进行重度专业知识培训,甚至提供代运营。这两年我接触过几家“美业SaaS”公司,他们的培训和运营工作量都很大。
● 收取交易流水手续费:例如,聚合支付平台就有这个能力,客户企业按使用聚合支付资金流水的某个千分比来支付费用。
● 提供金融服务:为金融机构提供客户企业授权信息,获得金融机构的佣金。我推测未来也会逐渐有更深的方式,例如直接做风控管理,提供贷款。当然建立风控体系成本很高,要GMV足够大才能承担。
● 集中采购:国内已经有SaaS企业在垂直领域介入供应链了。他们为制造企业供货,GMV已达百亿元,公司营收及利润也很可观。再想想,美团不也一直在这个方向上努力吗?如果美团占领足够多的餐饮SaaS系统份额,“美团快驴”(进货平台)的价值也会更大。
● 提供决策及运营数据:这个方向容易理解,如果只是企业内的数据,只能做内部报表;如果能够在部分客户的授权。
● 产业互联网:再往上说,SaaS公司有可能参与某些行业或领域的产业互联网改造。这些改造肯定要用到SaaS公司的数据或IT能力。有些供应链、价值链的改造可能是SaaS公司主导的,当然也可能是行业或领域的寡头企业主导的。
在我自己熟悉的CRM领域,资金追捧的热度,就曾从工具型产品,转变到商业化产品。
最初,资本青睐的是销售易、纷享销客这样的工具型产品,曾大手笔的追加投资。
在近4,5年,一种叫SCRM的产品兴起,它以提供销售线索、服务销售快速成单为核心,稳稳地为在企业创收上提供价值,也受到了资本和客户的双重青睐。
在如今,面临经济增速下滑,增量市场难以为继的条件下,企业或许会更希望借助于系统来提效和规范,甚至对系统有了更接地气的期望。更希望采购能够直接能够作用于收入的系统,以及能明确说出降低多少成本的系统,这也对产品实实在在的价值点有了更多的考验。
02
SaaS产品定位法
一般来说,我们会这样定义一个产品:产品为哪些客户提供了哪些价值
第一个哪些:圈定客户范围
可以用个人型/组织型+行业型/通用型来造句说明。
例如服务于个人,面向对在线文档管理的诉求,不区分行业的通用型客户;
例如服务于组织,面向系统化管理工程的需求,为建筑行业的客户服务。
第二个哪些:圈定价值提供方式
确定产品的价值是集中在“省”还是“赚”上,分别对应着工具型和商业型。
以上的问题合并起来,就可以确定产品定位了。
例如SCRM,可以定位为:某通用的企业客户,面向销售角色,提供促进收入增长的商业价值
再延伸一点,经常讲到的商业模式,就是以产品定位为基础的。
魏炜教授提出的6要素模型中,这么说道:
有了定位之后,你就必须要搭建一个业务系统去做这个事。在搭建系统过程中利用你的关键资源、你的核心竞争力;然后梳理出你的现金流结构,完成你的盈利模式;最终实现企业价值。
在实际的项目经验里,会发现有些SaaS天然好卖,100家客户里面,90家感兴趣,80家开始使用,70家立马下单,而有些SaaS,就需要销售,售前长久的引导和促进。
但这就证明第一种模式会更好吗?他可能对应着帮客户做到了业务增量的增长,但客户可以用系统解决的问题不止于此。
抢市场,练内功,从来都是公司发展的一体两面。收入做上去了,但没有合理的内部流程,系统化的经营决策,恐怕竞争力也难以为继。
对应到做工具型的SaaS企业,要耐得住寂寞,需要教育并不成熟的市场,尽可能的多和大平台赋能和合作,做的是滴水穿石的工作;
做商业型的SaaS企业,可以应用多种新的模式和技术,比拼的是为客户商业价值上,谁做的更多一点点,做的是细枝末节的体察和磨练。
愿大家都有光明的未来。